找到相关内容48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临济宗禅诗·禅髓诗

    物质现象迁谢不停,有成有坏,真性却“廓然无障碍,清虚独湛然” 《古尊宿》卷23《归省》, 不会随缘聚散。浮山九带有“事贯带”,谓山河国土大地无非佛法,“随缘不变,处闹常宁”《人天眼目》卷2、  “尘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0856231.html
  • 慈云遵式创建的天台寺院制度

    天竺寺,经过十七年的弘法传教,越发感到制订仪制规章的重要性,他说“虽有王来,作十方传教住持,然其隆替存人,聚散依法。傥人无规矩,摄众何言?众若不存,法将谁寄?及至尘生,高座苔覆,修廊牵复,无门空嗟来口。...

    心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1156359.html
  • 平常人法语集

    六尘犹在,释佛已成,佛身老死舍利为证。佛并非把六尘修成清净,而得成佛的。而是修得佛眼清净,见尘非尘而得成佛的。佛并非把四大修成不死身,而得成佛的,而是证知四大无我,四大聚散非生死,而得了脱生死。  ...佛以无度而度众生。   154、 一切法界只是缘影,  万境亦如镜中影像,  地水火风因缘聚散,   实无身心受彼缘影,  缘聚缘散本然无生,  因缘际会游戏三昧,   飓风本吹不动阳光,   竹影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856650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1)

    ,   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,无论聚散皆为尘,   故四大与六尘同为外境,  故若建立此观念后,即知唯本性是实,其余皆为妄,  只要认得本性,从此远离颠倒梦想。  如心经曰:   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256667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2)

    。就算知也没有优惠或折扣。最终也只是了知不攀缘心即本心。如果不误认四大为实我,不以四大之聚散为生死,自然无有生老病死,只是天地一过客,那么有身无身岂关无明?故曰:本无无明。虽是过客,仍应尽客人之道,行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656671.html
  • 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进路——以禅宗精神为中心

    前人为评价标准,而得从整体成就以观察其书法艺术的高下。所以行留、曲直、动静、黑白、险稳、粗细、大小、疏密、主从、聚散、轻重、疾涩、虚实、燥润等等都得讲究,也就是说需要讲求综合笔法、墨法、结体、布白、...

    吴有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957072.html
  • 李商隐诗歌佛学意趣

    甚至祸起不测,生离死别!对爱别离苦的咏叹,也是李商隐诗歌的主要内容。“露如微霰下前池,风过回塘万木悲。浮世本来多聚散,红蕖何事亦离披?”(《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燕作》)“人世死前唯有别,春风争拟惜长条。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5757342.html
  • 玄奘途经重要城市及主要与唐、佛教相关遗址·国内篇

   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。沙则流漫聚散随风。人行无迹遂多迷路。四远茫茫莫知所指。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。乏水草多热风。风起则人畜惛迷。因以成病。时闻歌啸或闻号哭。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。由此屡有丧亡。盖鬼魅之所致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0758568.html
  • 楚山绍琦的心性观

    灵性的实体,这种灵性就表现为心对事物的应对接触和知觉鉴照,因此他也把心性称为“虚灵知觉之心”∶  当人分上,极理而言,彻头彻尾只个虚灵知觉之心,更非他物。究其因缘、始终、生灭、聚散、有无、善恶、升沉、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4558880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"。很明显,这里根本就不是说"色蕴"是无,是不存在的东西,而是指现象世界,虽然气象万千,但归根结底仍是因缘的聚散所致,是虚幻不实的。其他的"四蕴" "受、想、行、识","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